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我校“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生动彰显“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育人价值,不断提高我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夯实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4月28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与十三陵水库联合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顺利举行。我校北校区工作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北京市十三陵水库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陈海东等共同出席了此次仪式。仪式由陈海东主持。
在相关同志的导引下,老师们首先在十三陵水库史料馆集体观看了《十三陵水库建设历程》纪录片,并系统参观了水库建设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与实物资料。通过回顾1958年数十万建设者仅用160天完成水库主体工程的建设奇迹,我校老师们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仰、崇高的人格风范、敢为人先的壮志豪情。
随后,我校教师穿过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广大建设者汗水的水库大坝,在全国唯一镌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四大伟人题词的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前,大家仿佛亲眼目睹当年“劳动万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移山造海,众志成城”的劳动场面,进一步了解到十三陵水库修建的峥嵘历史,深刻体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三陵水库精神内涵。
最后,我校教师与十三陵水库管理处相关同志联合开展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陈海东指出,十三陵水库作为集防洪、灌溉、发电及跨流域生态补水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间共计超40万劳动者投身奉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亲赴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生动彰显了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伟大团结精神以及斗争精神,共同造就了成就了中国水利史上空前绝后的人间奇迹与不朽丰碑。双方可以结合十三陵水库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四史”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场馆里的思政课”,力争合作形成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感染力的代表性实践育人成果。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新钢表示,双方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合作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为目标,奋力通过教产学研联合创新合作,在组织实践研学、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大思政课”师资、组织志愿公益服务、开展有组织高水平科研等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为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养“大先生”、拓展“大格局”做出积极价值贡献。
在与会人员见证下,任新钢与陈海东分别代表校方和十三陵水库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共同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迈入了实践阶段。
揭牌仪式后,与会人员围绕思政引领力的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引领”等特色育人模式进行了进一步交流研讨。
图片提供:北区工作办公室刘阳丹
新闻撰写:马克思主义学院吴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