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24年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张丽荣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者:吴宁发布时间:2024-09-18浏览次数:40

 

 张丽荣,女,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自198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38年始终如一躬耕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一线。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培训师等

 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教书育人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自觉按照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勤勉耕耘,努力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优秀、业务能力精湛、团队建设担当的教师表率近几年她先后荣获2023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2022年首届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二等奖、2021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校唯一)、2021年北京高校优秀公共课主讲教师、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重要成员、2022年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重要成员等;荣获北京化工大学“十佳教师”、教学名师、首届“最美课堂”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担任负责人带领“纲要课程团队荣获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二等奖、一流本科课程、在线教学示范课、研究性教学示范课勇挑重担,兢兢业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政治坚定,以德育人,既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做教书育人的“人师”。

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倾真心、真情、真爱于教育事业,作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师者,人之模范也。”38年来她潜心于思政课教学,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相统一,“拔节孕穗”青年学生的思想“引航员”和成长引路人在本科教学中她所指导的学生团队囊括学校全部五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各种奖项,她本人是唯一一位在每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均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之人;指导大学生“萌芽杯”、“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多次获奖。所指导的10位硕士毕业生,有3人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11、985高校及全国重点马院博士生;多人获评国家奖学金、各级各类奖学金、校研究生院优秀学生干部及抗“疫”优秀志愿者等。她爱生如子,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学生称她为慈母般的师。

 二、苦练内功,潜心问道,锐意教学改革,教学业绩突出

她先后承担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形势与政策》和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专题研究》、《文化专题》1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400多学时。她全面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深化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彰显“大化工”育人特色,突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教学成效显著。她担任重要成员的“‘四力提升、五微提质、六维提效’高校思政课‘立体课堂’综合改革与实践”荣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她担任负责人主持的“基于现代技术的思政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担任负责人主持的基于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的‘纲要’课‘三体四维’研究性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荣获北京化工大学2023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她的教学广受学生喜爱,成为学生“我心中最亮的星”十佳教师,并获得各级专家、教师一致好评,为学校免检教师与优秀课。她每年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教学名师公开课,教学具有引领力和示范性。她的教学先进事迹被北京教工委“v思想”、北京化工大学官网及官方微信平台、教务处微信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多次宣传和报导。

      三、勇于担当,善于协作,带领教学团队取得优异成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担任学校本科督导专家、学院教指委成员、“纲要”教研室主任,每年完成高达400学时以上繁重教学之余,督导听课100学时左右。她带领教研室集体备课常态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坚持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逐章逐节说课、逐字逐句推敲、逐人逐一把脉,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严把课程教学质量关。她担任学院青年教师导师,指导参加校、市教学比赛,喜获佳绩,有十几人在北京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奖。培养出以司明宇、黄晓丹、倪梦琪为代表的“纲要”课优秀青年教师,课程广受督导肯定、学生欢迎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张丽荣老师以能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尽自己绵薄之力而感到无尚荣光,她将永远心怀家国,倾尽所能,为教育事业发挥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