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离退休人员第八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暨“读懂中国”系列报告活动

发布者:王海璇发布时间:2024-06-14浏览次数:12

为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五老”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优势,教育激励青年师生在体悟党史、校史中勇担时代使命,4月27日上午,马研2201党支部、马研2301党支部与离退休人员第八党支部举行共建,开展“读懂中国”系列报告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罗兵、副书记戚昊辰副院长陈顺伟以及关工委委员,马研2201党支部、马研2301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戚昊辰主持。

学校原党委副书记盛维勇教授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具体阐释了北京化工大学“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学校精神。学校筹建之时,化大的创建者们依靠“团结奉献”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短短三个月内解决了办学条件“三无”(无校舍、无师资、无招生指标)的问题。建校之初,学校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逐步解决办学资源、教学设施的不足,终于在1960年底建成了伫立着9万多平米建筑的新校园。而后,学校在“务实力行”精神的指引下,边教学边建设,探索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道路,用三年时间过了“教学关”,入选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以来,化大师生在科研、学科、专业建设上开拓创新,深刻诠释“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使学校成功跻身“双一流”大学行列。紧接着,盛老师结合亲身经历,回顾了在2004年修订“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校训和制定《母校之光》校歌的具体过程,讲述了一代代化大师生在亲历学校发展建设中发扬化大精神的生动故事。最后,盛老师引用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的名言:“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激励青年师生传承化大优秀文化传统,续写化大新的历史,在担当奉献中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学校原副校长丁巨元教授以传承延安精神为主题,结合自身在延安插队的经历,讲述了下乡知青面对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巨大变化和参与生产、下地劳作的艰巨挑战,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步步克服“思想关、生活关、劳动关”的心路历程。随后,丁老师从历史大格局和个人经历与成长两个视角对知青上山下乡进行再思考,感悟到一方面青年上山下乡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另一方面,在延安插队的经历于个人言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下乡青年在知青岁月中不仅磨砺出坚强意志和强健体魄,更是深刻感受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紧密相连,为自己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克服困难、担当奉献积聚了强大精神力量。最后,丁老师勉励青年师生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持到底,不断奋斗的精神,在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中淬炼成长。

活动尾声,戚昊辰代表学院师生向与会各位退休教师表示感谢。学生代表为退休老教师献花表达敬意。今后,学院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进一步提高关工委的工作水平和育人功能,持续开展“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在关心关爱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中助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图片:刘珈兵

文字:刘景滢 贾清淋

指导老师:肖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