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举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联合备课会

发布者:张耀元发布时间:2022-11-23浏览次数:10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历史责任感,1119日,教育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联合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与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思政课教学创新”为主题的联合备课会。联合备课会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共有60余人参加。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于文博教授首先介绍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团队,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随后,她以《深研·深析·深思:“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若干思考》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的发言。她指出,“深研”是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深耕教材、明晰主线、读懂学生、贯穿始终,把准思政课教学的“定盘星”;“深析”是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占有案例、研究案例、选择案例,有主线、重整合、讲细节,立足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深思”是要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引导点评、总结提炼,在反思中推进思政课教学上台阶,明确思政课教学的“指路灯”。她强调,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点,要讲清楚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自觉成长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奋斗者和奉献者。

接下来,分别由北京化工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司明宇、金鸿浩、石峰可和王利英四位思政课教师就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教学展现。司明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学专题》为题,对“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进行了三维阐释。他指出,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其内在联通和承续发展中,关涉着马克思主义能不能中国化时代化这样一个前提性问题;他基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石峰可以《“三个务必”的深刻意蕴与教学融入》为题,对“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三个务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神基石、是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变革的力量源泉、是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行的必由之路;他从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筑牢信仰之“钙”,提升人生境界、筑牢道德操守根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个维度融入课程教学。王利英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德法”课程的几点思考》为题,全面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创新发展;她基于“德法”课教材章节,从七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如何落小落实落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金鸿浩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有机融入“德法”课的思考和探索》为题,从腐败的根因入手,阐明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反腐败的一个论断、“两个坚决维护”、“三不”一体及“四风”问题和八项规定;他以廉洁教育为主要抓手,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五个方面,融入课程教学要讲出系统性、准确性,确保素材案例的鲜活性、契合性。

 

最后,于文博教授对四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展现进行点评。她对四位教师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德法”课的核心要点、重要原则和具体要求所表现出的良好的政治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艺高度肯定;她指出,此次课程联合备课会以教育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为契机,建立了两个学校的沟通渠道,创新了集体备课形式,内容丰富,气氛热烈,有利于发挥课程教学的合力、打造育人共同体,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