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北京化工大学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工作,2022年10月9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线上召开“提升在线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教学研讨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共10余人参加线上会议。
首先,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于文博教授指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大势,积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互动性强等优势,以“在线教学”为着力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其次,虚拟教研室负主要成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针对在线教学如何提升亲和力和实效性展开探讨。与会老师纷纷表示,线上教学不是线下教学的平移,思政课教师需要根据在线上教学的特点和目标,遵循当代大学生个性和成才规律,建构教学主体之间的良性关系,让课程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对此,思政课教师对于课堂空间的变化、变迁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应当辩证分析,进行精准施策。具体而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情境引入—启发追问—总结归纳的教学逻辑进路,启发学生全程进入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不断自我建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在线教学的授课内容需更加生活化、生动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吸引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避免“读课件”的教学现象发生;在教学过程上,可采用学生主动回答和随机点名抽查、一对一互动和评论区互动相结合的方法,更多地创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此外,教师也应通过语言上的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有扎实优质的教学内容,也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凸显“刚柔并济”的特色。
通过此次教学研讨交流,探索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了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有助于加强线上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为更好地实施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