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我院研究生理论基础,全面提升研究生学科素养,增强校内外师生学术交流互动,10月7日晚,我院以腾讯会议形式开展了新学年第一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会。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守正创新”为主题与全校师生进行分享交流。本期研读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文锐副教授、研究生教师专职辅导员何宛怿老师、学院全体研究生及来自全校其他学院的上百名研究生同学参加。
会议伊始,贾钢涛院长代表学院对代玉启教授应邀主讲本学期首次研读会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同学们以此次研读会为契机,认真聆听,用心感悟,积极交流,将所学知识落实为今后科研和实践层面的行动,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开好头,起好步。
代玉启老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动向、热点扫描、研究方法和学人成长理路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代老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和范围。在谈到学科建设动向时,代老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要以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为依托,拓宽学科视野。同时,代老师提出学科建设应坚持问题中心优先于体系中心的理念,以一级学科为平台、二级学科为要、三级方向为核进行学科建设。
接着,代老师讲到如何把握学科热点:第一,可以精读经典文献,不仅限于马恩经典,还可阅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哲学的相关书籍。第二,从最新政策看热点,进行比照式阅读和分析。在这里,可以对比以往的政策,看出现了哪些新提法;可以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框架进行对比,比较新的政策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哪些角度,发展了哪些方面。第三,可以与现实和实践进行对照,增强研究的现实感和针对性。另外,代老师还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聚焦问题,从教学困惑中发现问题,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追踪和把握学科研究热点。
然后,代老师分享了学科研究方法,建议同学们基于已有的文本阐释式、政策解读式、问题解决式等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贯通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遵循古今贯通、中西会通和学科融通的路径,进行视野更加开阔的研究。同时,代老师启发大家思考研究方法与学科的关联,以及跨学科思维与学科的边界。
最后,代老师传授了学人成长的心得和理路。代老师指出,做学术在思维上要守正创新,方向入主流、身心在状态,在方法上要守一望多,由一个学科、课程和专题向外发散、延展开来。代老师还勉励同学们寻找学术研究的内生动力,培养未来视野,走好专业之路。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己聆听讲座的感悟,以及在学术研究中的兴趣点和困惑点,积极向代老师请教。代老师逐一做出耐心细致地解答。
会议尾声,毕文锐副教授对此次研读会进行总结。毕老师再次对代玉启教授应邀主讲表示感谢,认为本次研读会是马学科研究生找准学科定位、立足学科发展的完整“指南书”,对学生未来在学术道路上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同时,此次研读会也有助于增进其他专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我校的人文社科学术氛围,是一次学理翔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启迪课堂。
通过此次研读会,同学们收获满满,一致认为代老师的分享既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又有微观的研究方法和感悟体会,视野宽广,讲授生动,让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兴趣,对专业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有了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
供稿单位:马研2201班
通讯员:贾清淋
指导教师:何宛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