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 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和化工学院召开同向同行交流研讨会

发布者:张耀元发布时间:2022-09-05浏览次数:1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北京化工大学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工作,202282310点,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线上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研讨会。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陈晓春、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化工学院教师代表共40余人参加线上会议。

首先,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陈晓春指出,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点工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难以协同,课程思政内容空泛化、形式化,课程思政效果难以考核等问题。

化工学院浦源老师指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其实都不同程度的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但是如何使之更加系统化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化工学院刘大欢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应该更多的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而这一问题不仅要考虑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也要关注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体系。化工学院李英霞老师认为,如何使工科的课程内容和思政的内容更好的有机的结合仍有难度。化工学院刘研萍认为,如何基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融入不同的思政内容仍然需要探讨和实践。

之后,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就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化工学院的老师们展开了积极的探讨。与会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中,“课程”是阵地、是载体;“思政”是核心,是方向。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融入型问题、动力型问题、案例型问题、效果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思政课程要依托专业优势,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擦亮社会主义底色,在两个引领上发挥作用。一是方向引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方向引领作用,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目标引领。引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金鸿浩认为,课程思政的设计可以有“三线”内容,即高线、中线、底线。高线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线就是培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底线是恪守伦理底线与法律底线。

最后,虚拟教研室成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司明宇指出,相对于思政课,课程思政具有更为隐性的特点。每一门课程不尽相同,我们更应该突出课程的学科特色、学段差异和校际优势。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既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也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具体来说,包括建立系统、整体的评价方案,在把握教书育人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学科、教学评估,使评价体系涵养教育根本目标,在课程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对象价值观、品德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此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研讨会是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的重要活动,研讨会激发了全体教师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加快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工作,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