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与文法学院召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发布者:吴宁发布时间:2022-06-27浏览次数:252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实北京化工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2022年6月22日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与文法学院通过线上会议方式联合举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法治元素”。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冯婕、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文法学院系部主任、副主任、文法学院教师代表共90多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4e01670d07f6fdb36d3d47cfbaabad2

文法学院法律专业李超老师、王烁老师、余俊老师分别围绕着“民法教学中的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讲好中国故事,坚定理论自信”、“多维的知识产权,多面的课程思政”进行主题发言,分享了他们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和探索,进行了教学展示和案例分享。法律专业课的老师注重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巧妙找好课程思政结合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在重大法律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786f002181308c9db0131423d111406

IMG_25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讨,赞誉文法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无论是从组织的有效性、教学的创新性、内容的全面性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丽荣讲到,本次研讨会是两个学院进行的第三次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合作研讨,真切感受到文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扎实深入,三位老师分别通过《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概论》三门课程讲述怎样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丰富、案例鲜活、方式多样。教研室副主任黄晓丹针对余俊老师提出的问题谈了自己的建议,今后课程思政在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上可更加注重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从精准性和系统化上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刘国菊老师讲到自己参加此次共学研讨的体会时表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相促进,作为思政课教师将努力学习法学教师对专业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把思政大道讲深、讲透、讲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对文法学院的精彩分享进行了总结,他赞扬文法学院探索课程思政走出了新路,在校内外都产生了好的影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个是显性育人一个是隐性育人,立德树人和协同育人关系要处理好。效果上,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嵌入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需要老师们平时多积累、多交流。

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冯婕指出,文法学院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三位进行主题发言的法学老师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学生中的声誉度都十分优秀,他们讲出自己课程思政的心得、困惑,这也显现出文法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和付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各位老师的点评,对推进文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带来很多帮助。希望这两个学科之间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加强共学共研。

本次会议对于推进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协同,真正落实“三全育人”具有重要作用。

 

                                                 通讯员:倪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