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落实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学共研制度,6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与生命学院生物工程教工党支部在企业微信进行线上支部共建,共同进行课程思政研讨,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参加。会议由生命学院副院长曹辉主持,生命学院党委书记贾梦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文锐参加。
首先,生命学院蔡的老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汇报。蔡的老师表示,“生命工艺学”课程由谭天伟老师牵头《生物工艺学》教学团队,通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改革,在授课内容、期末考试等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和内容,结合时政热点和科技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彰显学科示范性、强化课程体验感。经过教学改革,思政建设卓有成效,“全课程周期”引领思政建设新风尚。思政案例不应是时有时无地穿插进课程,而应该是溶盐入汤、提升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
随后,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与生物工程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文锐老师指出,课程思政本质上是教育观的转变,蔡老师的展示已经充分体现了这种转变。把思政案例简单穿插进课程,实际上是用思政课程代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将思政元素和内容有机融入授课内容,才能起到育心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改革无法一蹴而就,通过一门课程的推广示范,引发一批课程的改革推进,有助于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青年骨干教师陈阳表示,通过课程思政的多次交流,强烈感受到蔡的老师对课程思政的把握非常精准到位。根据马克思的有机体理论,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尊重受教育对象、尊重受教育过程,学生是生命有机体,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也是一个有机体,两者相统一才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讲授的有机融合。初维峰老师认为,广义上看,思政教育不仅包括思政理论,也包括价值理念,比如,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技术中的开拓进取精神、杨振宁在研究天体物理中的锲而不舍精神,强化学生为全人类造福的价值观念。生命学院生物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吕永琴老师表示,生物工程的教工党支部是人才辈出的支部,学院领导非常支持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发展,推动思政内容和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
最后,生命学院贾梦秋书记指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是所有教师毕生追求和研究的终身课题。开展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使大家对思政教育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感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支部教师的指导,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了更好的结合契机,教师讲课的技巧和方法得到深入交流。
本次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与生命学院生物工程教工党支部进行支部共建,既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展,也扩展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交流的渠道,凝聚了做好、用好“大思政课”的共识,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思政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