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党员教师李娟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邀请,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线上为研究生党员骨干做了题为“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实践特点和时代价值”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
李娟老师首先强调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青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及中国共产党坚守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历史规律性和现实迫切性,才能更深层次的体悟到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重要性。其次阐释了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历史地位。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之基和制度之源,它是马克思无产阶级政权理论与中国革命时期司法实践的成功结合,筑牢了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站位。最后阐释了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历史出场、理论政策、实践过程和时代价值。陕甘宁人民司法制度的历史出场为巩固边区政府政权、建构党与人民鱼水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雏形形态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李娟老师还讲到,习仲勋、林伯渠、雷经天和董必武等四位杰出党员干部的司法思想和政策设计为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创立完善提供了理论政策指导。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实践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以司法的方式建立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历史记忆。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为,它所坚守的人民性和党性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文化基因,它所展现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新时代中国司法充分发挥能动性、彰显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制度优势、建构情理法辩证统一审判模式的重要历史经验,它所恪守的从严治党管党的司法理念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注入了富有中国智慧和党建智慧的经验启示。
讲座结束后,党员骨干纷纷围绕“关于扶不扶老人现象引发的司法审判价值考量”、“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制度的优良传统”、“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特色与创新”等问题与李娟老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