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者:吴宁发布时间:2022-04-27浏览次数:213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我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马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召开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并结合马院建设思政课建设开展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罗兵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办好上好思政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心工作,做好规划、凝炼特色、提高水平;党院党总支要思政课建设中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保障思政课建设和发展;各基层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打造思政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作出新的重要指示,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时代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更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建院原则,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刻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善用“大思政课”,着力引导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文博表示: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期望。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充分发挥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和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在讲道理上下功夫,在用心教上出实招,在讲深、讲透、讲活上多打磨,立足课程特质、时代特征,回应学生成长内在需求,真正让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文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此要紧紧围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建设,深度发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积极开展“大化工”特色理论宣讲,引领带动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学院广大教师非常关注总书记考察讲话,特别是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要求,纷纷发表学习感想。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副主任司明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振奋人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实践要求和殷切期盼,为开展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课教师,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练初心、锻能力,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担使命、强作为,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久久为功,止于至善。

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支部书记许文星: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好不好,关键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上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思政课教师是讲道理的主体,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达到讲深、讲透、讲活的效果;学生是讲道理的客体,能否认真听、用心悟、真正做,决定了道理能否被理解和接纳;二者同向同行、通力协作,才能发挥思政课最大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支部书记陈顺伟: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讲好思政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丽荣: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备受启发。今后持续按照“六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苦练内功,深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既要用真爱、真心、真情努力把思政大道讲深、讲透、讲活,也要努力启发与调动学生,用心领悟真谛。力争达到教与学双向同频共振,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王美玉:从当年在福建亲自给宁德师专学生两次讲《形势与政策》课,到三年前的三八讲话,再到这次亲临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堂观摩现场教学,体现了总书记一直以来对思政教育关爱与重视。这次讲话使我们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信心倍增,深刻体会到讲好思政课不仅需要正确方式方法之“术”,必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储备之“学”,更要努力在做人之“道”和关爱之“情”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把“经师”和“人师”相统一大先生,切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把思政课打磨成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马研2001党支部书记姚亦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要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宗旨,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深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凸显中国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小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指出:要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为当前人文学科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长久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以近代西方理性主义、现代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学术资源与研究指向,以西方本土理论裁剪中国社会现实,依附于外来文化的学术框架,这是历史条件所限。如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载体,开辟兼容并包、实践指向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势在必行。为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我们理当秉持文化自信,重塑创新理路,为建构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沛林: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指引。教师要具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坚定的过硬政治素质和能力;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对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深刻把握和深切认同;要具备深厚的育人情怀,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吴云佳:新时代青年将肩负起属于我们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扎根科研领域,深耕不辍,坚定自身政治站位,立鸿鹄志,笃实干之风,做有理想、有担当、有道德、有纪律的新时代新人。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嘱托,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化大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