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菊,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电子邮箱:liuguoju2008@163.com
研究方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俄罗斯东欧国家历史与文化
社会兼职: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北大学学报》匿名审稿人;
《世界历史评论》匿名审稿人
承担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波关系中的乌克兰问题研究(1654-1954年)》(已结项)。
2.主持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话说世界·冷战年代》(已结项)。
3.主持2020年教育部自主科研计划-清华大学春风基金项目:《我国边境贸易口岸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已结项)。
4.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冷战年代苏联与古巴关系的演变及苏联对古巴政策研究》(已结项)。
5.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7世纪俄波关系中的乌克兰问题》(已结项)。
6.主持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重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古村落商业文明比较研究》(已结项)。
7.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特殊盟友”:冷战时期苏联与古巴关系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在研)。
8.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会联合资助项目《俄罗斯在华移民新形式与“俄语经济圈”的形成》(中俄合作研究项目第15号)(已结项)。
9.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俄罗斯东欧中亚历史前沿问题研究》(已结项)。
10.参与中国社科院和保加利亚科学院合作研究项目《中国与保加利亚:二战结束后至21世纪初现代化尝试中的历史比较》,撰写俄文论文一篇,已结项。
11.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西部项目《科尔沁文化与布里亚特文化对比研究》,撰写结项论文一篇(0.9万字),第一参与人,已结项。
1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冷战后大国的核战略、防扩散战略与核不扩散体制危机的解决思路》,主要参与撰写《冷战后俄罗斯核战略的调整与核不扩散政策的演进》一章,约2.3万字。(已结项)。
13.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俄罗斯在南太平洋地区活动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第一参与人。
出版书籍:
1.《冷战时代》,《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独著,25万字。
2.《党家村商业——不停顿的底层生活及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版,第二作者,20万字(本书获得2019年度清华大学文科出版基金资助)。
3.《世界地理(乌克兰)》,独著,台湾畅谈出版社2011年版。
4.《世界地理(波罗的海三国)》,独著,台湾畅谈出版社2011年版。
5.《苏联与古巴关系史》,拟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万字。
代表性论文:
1.俄文论文《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китайско-болгарское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в рамках инициативы <Один пояс, один путь>》,独立作者。
2.《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探索》,《大学教育》2022年第8期,独立作者。
3.《“一带一路”民间外交的新理论、新探索和新策略》,《学术探索》2020年第8期,独立作者。
4.《党恕轩迁居韩城的动因及启示》,《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第一作者。
5.《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与古巴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俄罗斯研究》2016年第5期,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文集》、《俄罗斯东欧中亚文集》收录。
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古巴关系的嬗变(1964-1982)》,《人民论坛》2013年第9期,独立作者。
7.《从市场化支持率与民主满意度看苏东转轨》,《西部论坛》2013年第2期,第一作者。
8.《阿列克谢一世与沙皇俄国》,《中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一作者。
9.《美国撤军背景下的阿富汗政治进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3期,第二作者。
10.《乌克兰名称的历史起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11日争鸣版(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世界史研究网、光明网、中国理论网、未来网全文转载)。
获奖情况:
1.2019年8月24日,在“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哈尔滨年会”上提交论文“大国博弈与乌克兰危机”,获“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2.2016年6月24日,在“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武汉年会”上提交论文“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与古巴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获“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3.2015年10月25日,在“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年会”上提交论文“阿列克谢沙皇时期俄国的内外政策及其影响”,获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4.2013年12月,调研报告“乌克兰危机前后对俄罗斯国家形象的考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情调研三等奖。
媒体采访:
北京日报:《八年来硕果累累,“一带一路”倡议为何受热捧?》,2021年9月12日。
招生基本要求:
热爱学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