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更好地融入“纲要”课教学,2021年11月19日下午,“纲要”课教师在科技楼教研室召开了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丽荣教授主持。
首先,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了集体学习,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教研室主任张丽荣教授强调,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新概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要将阶段性的历史置于整个中国近现代18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中、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中去研究。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分析历史,从古今之维、中外之交纵览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规律、经验、意义,使学生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黄晓丹副教授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党史的主题主线,提出了十个明确,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何树远老师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各个时期的主题主线,对于百年党史的表述有更清晰的逻辑,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遵循。冯玲老师指出,“纲要”课教学要讲好一代代中国人奋斗的故事,特别是讲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斗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倪梦琪老师讲到,在给学生讲党史国史的同时,也要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将这些内容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授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刘国菊、栗铭徽老师也从多个视角谈了对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热烈探讨。
之后,教研室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说课。冯玲老师结合2021版“纲要”课新教材,通过视频、文献等素材对导论、专题一“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部分内容进行了说课。与会教师从教学重点、教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张丽荣教授围绕进一步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向全体教师布置了接下来“纲要”课课程教学任务。
本次会议有效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提升了教研室教师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教师对党的理论创新、“纲要”课课程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