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18:30,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主教学楼302教室举行了第十三期研究生经典著作研读会。本期的阅读篇目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启东研究员担任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参与此次学习,班主任马玉婕主持研读会。
研读会分两个环节进行。首先,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心得。五个小组代表围绕《费尔巴哈论》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启示等分别进行了阐述。第一组代表章子慧分享了他们关于“哲学终结论”论断的思考;第二组代表聂婉玥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及“终结”的含义等问题;第三组代表肖仙慧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第四组代表曲梦君则重点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国家与法的关系等方面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解读;第五组代表李沛林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等问题。
随后,指导教师钟启东对小组汇报做了精彩点评。钟老师肯定了各小组的研读成果,结合《费尔巴哈论》中有关意识形态的观点,进一步讲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以及费尔巴哈的思想在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问题。钟老师进一步指出在对经典文本进行解读时,要把文本阅读与本专业要求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此次活动给同学们研读文本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对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具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