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18: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与马研1901党支部在科技大厦东配楼101教室联合开展了以“不忘初心、阅读经典”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会。活动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志军副教授,为两个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共建活动带来了《论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的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常江教授主持活动。
黄志军副教授以信用为线索,解读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重要经典著作。在他看来,考察马克思经典著作应当回归马克思所发现的问题本身。就信用这一重要线索而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逻辑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信用,并作了人本主义和否定性说明;而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尤其是《资本论》第3卷中,他则以资本逻辑来研究信用问题:一方面,他对信用作了经济学性质的科学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信用,资本主义社会将实现对一切个人生产资料的剥夺,人的异化将上升到极点状态。
常江教授对黄志军副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黄志军副教授为大家阅读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将原著和原理统一在了一起,这应当是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随后,就马克思经典原著中的信用问题,常江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类解放最终将突破资本主义信用的狭隘性与历史局限性,构建起一个人与人之间“互信”、“无信(即异化了的信用)之信”的社会。
马研1901党支部同学向黄志军副教授请教了“我们*****主义社会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的信用”等问题。黄志军副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信用建设从制度设计上就以人民为中心,尤其是我们的人民政权可以以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打击破坏社会主义信用制度的行为,以此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成员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初心使命之间的关系与黄志军副教授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我们阅读经典是为了不忘初心,是为了让经典给予我们现实的力量和未来的指引。
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百余名学校各专业同学参加了活动。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支部突出党支部自身特色,将学习原著、理解原理作为党员不忘初心的基本要求。今后支部活动将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主题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使所有支部成员真正将正确的思想与现实的实践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