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12: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在主教101以“忆初心、明使命”为主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黄晓丹主持会议。
与会党员首先观看了《初心》视频。视频截取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正定、宁德等地生活、工作时的片段,描绘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初心。大家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根植大地、心系百姓、不忘初心的质朴情怀所感染,纷纷表示要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坚定信仰,完成好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
随后,党员们集体学习和研讨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会党员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该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怎样以不懈奋斗助力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做好本职工作,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始终追求并不懈坚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集体学习研讨后,与会党员追寻党的历史,围绕“初心三问”展开讨论,分享心得,畅谈感悟。
第一问,在党成立初期,许多中上层家庭出身的指示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过着生活无忧的日子,为什么甘冒风险加入“要替穷人翻身”的共产党?王美玉老师认为,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奋不顾身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出身当地工商地主家庭,但对贫困农民充满同情,毁家纾难,舍己为党;马克思一生贫困潦倒,物质生活极端匮乏,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研究当中去。因此,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应该是一辈子的坚持,尤其是逆境中的坚守,尤为珍贵。何树远老师认为,李大钊作为社会知名人士,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却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而牺牲了自己,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更应珍惜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牢记“初心”和“使命”。
第二问,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被到处追杀,这时候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关键时刻加入共产党?张丽荣老师认为,在革命危机关头,徐特立、贺龙、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明他们是真正地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奉献,体现了共产党员最坚定的追求。生活在新时代,我们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们不懈奋斗的成果。
第三问,为什么许多革命先辈在建国后自愿放弃**厚禄,甘愿继续吃苦受罪,跟着共产党一起建设新中国?栗铭徽老师讲述了他的表爷杜继曾先生的感人事迹,杜继曾生于晚清官绅之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工作期间曾两次遭日本人逮捕入狱,新中国成立后放弃在中央工作的机会,回家乡河南为当地水利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杜继曾先生朴素的生活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诠释了一个**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主题党会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结束。刘大胜老师总结道,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正是用信仰的旗帜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从理想信念入手,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