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博,女,1988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见习)、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市首批学校思政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国家统编教材编写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经历:
2007.9-2011.7 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学士
2011.9-2016.7 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6.7—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奖励:
1.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
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方案一等奖:《彰显中国精神的行业特色人物调研》;
4.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优秀奖指导教师;
5.教育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带头人;
6.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7.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力提升、五微提质、六维提效”高校思政课“立体课堂”综合改革与实践(2/11);
8.北京市首批学校思政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于文博工作室;
9.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10.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一等奖;
11.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二等奖;
12.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13.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14.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
15.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优秀公共课主讲教师;
16.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2017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17.北京高校第九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二等奖;
18.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A组三等奖;
19.北京高校师生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教师组);
20.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双百行动计划”优秀教师团队;
21.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22.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主题征文二等奖:《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3.2017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社会调研项目二等奖:“北京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效度调查”;
24.北京化工大学师生最高荣誉“校长奖”;
25.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
26.北京化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7.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
28.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9.首批入选北京化工大学青年英才百人计划;
30.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精准教学创新与实践(1/5)。
主持项目:
1.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深研·深析·深思’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2.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基于立体课堂建设的‘基础’课精准教学模式研究”;
3.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4.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首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5.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青年骨干个人项目:“京津冀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6.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行业特色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7.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基层研究课题:“首都高校大学生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8.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面上课题:“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提质增效路径研究”;
9.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生在线开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新时代·新青年·新课堂的思政课精准教学模式研究”;
12.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3.北京化工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第十五期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14.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高校研究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15.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理论价值研究”。
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现代新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代表性论著:
1.《六艺该摄一切学术:马一浮说儒》,专著,孔学堂书局,2018年7月;
2.《思想政治:基础模块 职业道德与法治》,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8月,编写组成员;
3.《知止方有定 淡泊待名利——<史记>中的廉洁文化》,发表于《学习时报》,2024年2月19日第1版;
4.《深刻理解北大荒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于《黑龙江日报》,2023年11月11日第4版(理论);
5.《以“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发表于《长春日报》,2023年11月20日第6版(理论);
6.《价值·要义·传承: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发表于《思想教育研究》(CSSCI),2024年第1期;
7.《皇极”的道德意涵及当代价值——以马一浮<洪范约义>为中心》,发表于《中国哲学史》(CSSCI),2024年第2期;
8.《从<易>之三易到心之三易——论马一浮易学想及其对朱陆之学的取舍》,发表于《周易研究》(CSSCI),201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9.《马一浮六艺论的内涵与意义》,发表于《中国哲学史》(CSSCI),2017年第3期;
10.《德位关系的道德意涵—马一浮<孝经大义>中的“五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发表于《道德与文明》(CSSCI),2015年第4期;
11.《<政治罪恶论>与马一浮早期思想》,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CSSCI),2015年第3期;
12.《评土田健次郎<道学之形成>》,发表于《哲学门》(CSSCI)第二十七辑;
13.《“为政以德”的道德化诠释——马一浮<洪范约义>的德政关系及意义》,发表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大中文核心),2018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4.《儒家仁爱思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2期;
15.《高校思政课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发表于《北京教育(德育)》,2024年第1期;
16.《做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表于《北京教育(德育)》,2019年第3期。
招生基本要求:
理论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写作功底较好,英语水平优秀。
导师寄语: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