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级和学院党委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安排,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弘扬优良作风,涵养良好师德师风,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党支部和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于4月18日下午12:30在昌平校区文理楼103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理论学习支部共建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李娟主持,“概论”课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全体老师参会。
首先,全体教师共同观看了《国家记忆》栏目《教育家精神》第3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和第4集《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经济管理学院王军、杨建亮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宁、马玉婕、朱红建等五位老师分别分享了心得感悟。王军认为,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们的科研水平,还要在日常交流中言传身教,教会学生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关心关爱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杨建亮认为,要因材施教,立足大化工特色,立足市场需求、关注经济供应链缺口,培养社会急需的物流化工专业人才。吴宁认为,教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长袖善舞,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成全的双向奔赴;教师不能做孤芳自赏的朗诵者,而要做学生信任的知心人。马玉婕认为,大学之本在于教师,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师要把握住源与流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工作中,应以勤学为基础,深入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推进创新发展。朱红建认为,纪录片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史诗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当代教育者精神追求的明镜。真正的教育创新,既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坚守,也离不开“敢为天下先”的实践突破。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精神将指引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其次,全体老师共同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王一喆、喻春曦、李霞、朱红建分别领学了“摘编”第3章-第6章的内容,并向各位老师分享了学习心得。王一喆分享:在新时代,只有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让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喻春曦分享:理论工作者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注重调研,而且调研的时候避免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要实实在在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困境和诉求,搜集到真实丰富的经验材料,进而才能提出反映时代要求、群众呼声的理论主张,为中央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李霞分享:作为一名党员和思政课教师,我们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候,要做到知行合一、行动自觉,在思想上筑牢防线,行动上担当作为.作风上严于律己,切忌做躺干式党员教师。朱红建分享: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风的重要表现,必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新钢作总结发言。任新钢对此次支部共建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希望今后多加强与专业教研室党支部的交流与互动,形成育人合力,并强调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教育家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融入到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们的教学、科研、生活、学习当中,要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弘扬老一辈教育家“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精神,作为党员要自觉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用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引领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殷切期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探索AI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的方法与路径,建立和完善“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实施方法、授课方式和管理机制,努力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开创新时代思政新局面。
图片提供:“概论”课教研室党支部 吴宁
新闻撰写:“概论”课教研室党支部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