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中心赵东平副研究员来我院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发布者:王海璇时间:2024-12-07浏览: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推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北京化工大学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方案》以及《北京化工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新时代首都发展生动实践育人成效,2023年12月,北京科学中心和北京化工大学签订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协议。此协议可以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计划落到实处,2024年10月20日晚,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北京科学中心赵东平副研究员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在北京生动实践》课程。

赵东平副研究员从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家精神的论述、科学家精神的生成脉络、科学家精神在北京生动实践三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传授专业知识,展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内涵。首先,结合《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及对2014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家精神的阐述进行梳理,总结了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以及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其次,讲述了以“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参与国家建设的奋斗历程;以“袁隆平、屠呦呦、孙家栋”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把科技报国之志同国家前途命运、时代发展需要紧密相连的艰辛历程;展现出科学家精神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既包含了传统探索和创新精神,也融入了现代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然后,围绕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办的北科科普宣讲团,中科院系统建立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打造的科学家文献资源库、开展的科学家精神专项活动等措施进行系统阐述,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后,秉承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教诲,引导、鼓励、支持广大同学坚定“人生不设限,努力永不晚”的人生信条,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赵东平副研究员以渊博的知识、哲理-政理-学理相统一的讲授方法以及鲜活的案例为学生传道授业、释疑解惑。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反响强烈、思政效应显著。此次课程有利于帮助我校青年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报国之志,培养敢于追梦的信念和勇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课是北京化工大学善用“大思政课”、办好“大思政课”的创新举措。新时代的北化人应学习科学家精神,在求知路上勇攀高峰,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供稿人:金孟洁、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