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2022-2023学年第四期经典著作研读会

发布者:张耀元时间:2022-11-01浏览:10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研究生学科素养与理论研究水平,开拓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1028日晚,我院以腾讯会议形式开展了本学年第四期经典著作研读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文君老师受邀担任主讲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科研成长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会议由学院研究生教师专职辅导员何宛怿老师主持,马研2101班全体同学参加。

1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科研成长,李老师从专业、课程、论文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在专业学习方面,李老师先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专业入手,有针对性地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系列参考书目。关于如何阅读,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实践得出的“四加”阅读法,即“原著+参考”“粗读+精读”“著作+论文”“注释+笔记”,并提示同学们在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还要参阅与之相关的解读文献,多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帮助理解吸收。此外,李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知网、读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非常实用的科研检索工具及检索方法。

3

在课程学习方面,李老师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研究兴趣点、开拓研究生长点,以此为契机开展后续相关研究。二是要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课堂记录推动知识理论的吸收和内化。三是要大胆提问,主动交流,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在师生互动、同侪共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四是要以“长远眼光”完成课程作业,将其视为未来可能发表小论文的“雏形”,认真对待、仔细打磨,争取日后形成成熟的高质量论文。

在论文写作方面,李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小论文的选题、写作、修改和投稿。第一,关于选题的来源、性质和范围。论文选题要具有学术性和问题意识,问题可以来自于实践,但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问题也可以基于理论假设和学说推演提出,二者都是大量阅读和思考的结果。选题范围要适中,不能过于宽泛“空无一物”,也不能过于偏狭“自说自话”,要把握好尺度、抓好切入点,争取做到“见微知著”。第二,关于论文的写作过程。写作中要注意表述方式、规范行文格式、找准语言风格,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做到工整、合规。第三,关于论文的修改环节。“好论文是改出来的”,要高度重视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在修改过程中,可以找老师和同学阅读自己的论文,帮忙发现存在的学理、逻辑、语言问题,反复修改打磨,向更高标准进发。第四,关于论文的投稿注意事项。要从官方网站充分了解期刊的定位、刊文倾向,找准适合自己论文的正规期刊和正确的投稿渠道。在讲座结尾,李老师用十六个字总结了自己科研成长的思考与实践:“坚持阅读,独立思考,勤于写作,乐于生活”,希望各位同学们珍惜韶华,不断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法,创造出更多高品质的科研成果。

9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以及自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惑,积极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耐心地逐一给予详细解答。关于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的关系及顺序,李老师指出,可以先对检索到的参考资料进行总体把握,粗读之后形成文献综述,之后在写的过程中再对参考文献进行分类细读,边看边写,随时进行补充。关于如何确定选题是否有价值,李老师谈到,一是要看这个选题是否具有当下性,能否摆脱空泛性和偏狭性,二是对比学界过往的研究,如果已有相关问题的定论,就没有必要重复开展研究,如果学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存有争论,则从侧面反映出该选题具备研究意义,可以作出自己的阐释。

bc8612144b3f3d7acb6c5297bf34dd6

何宛怿老师对本次研读会进行了总结。何老师对李文君老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认为李老师的分享非常细致全面,对于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何老师指出,专业是同学们的“立身之本”,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去确定研究视域;课程是同学们汲取知识、充实自我的关键渠道,必须加以重视;论文则是在确定研究方向、经过课程学习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的“成果”。何老师希望同学们用心体会、充分吸收李老师的分享,将其中踏实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研究思路、规范的科研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研究中。

通过此次研读会,同学们受益匪浅,一致认为李文君老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对自己的当下的学习研究和未来的专业规划有很大帮助。学院打造的“经典著作研读会”不仅传授经典著作知识本身,还提供了如何阅读、如何运用的行动指南,有助于同学们以学促思、以思促行,探索科研发展的广阔天地。

图文:张诗雨

指导教师:何宛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