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上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318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就如何深度融合,增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研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由党支部书记金鸿浩主持。
沈克正同志围绕3.18讲话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融合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进一步围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法律等实际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五观”教学,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司明宇同志就“决议精神与改革开放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这门课程的6讲,一方面落实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中“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艰难创业和重大创造背后的宝贵经验,讲好‘新’的故事”的要求,及时的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尤其是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传导给大学新生,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改开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切实以推动新时代北化大学生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积极引导新时代的北化大学生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主旨发言后,党支部全体党员围绕两个文件精神全方位深度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集中研讨。支部党员一致认为,“守正创新”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守正”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思政课教学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之正,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科学思想基础和精神底色;坚守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立场之正,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守人格之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创新”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八个统一”,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精益求精,进一步将政治理论学习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德法教研室的最新教学成果,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传道受业解惑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一步发挥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