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2022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和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有序组织师生员工收听收看。学院师生员工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这次盛会欢欣鼓舞,对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倍感振奋,对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表示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知责履责尽责,扎实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赶考路,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钢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经济恢复发展、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等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直面问题,全面研判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马院教师,我将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与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服务思政课教学为导向的研究,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院治理水平,力争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陈顺伟认为: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今年的两会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全年国家各项发展取得预期成果。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切中了老百姓的两大需求:一是日子过得好,二是好日子过的久。一项项心系民生、胸怀万家的政策举措,解决事关人们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解决影响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体现的是“担当”二字,彰显的是初心不改。新时代指引方向,新征程催人奋进。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更加感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希望我们能在“十四五”期间再铸辉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黄晓丹表示:认真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触很深。报告直面挑战,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强调爬坡过坎期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顶住压力行稳致远;报告传递信心,在面对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形势下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出全面部署;报告鼓舞人心,以质朴务实的风格传达了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作为党员,我在这次报告中看到了党的领导的坚定有力;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找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优秀素材;作为社会一员,我为生活在这样安全、民主和和谐的国家而自豪。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司明宇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立意高远、求真务实,成绩鼓舞人心,蓝图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准确把握报告中传递的新信息,及时深入地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及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理论宣讲,并以此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向,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马玉婕认为: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作为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对于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价值。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过去一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奋进新征程增强了信心和勇气。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使命,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做好理论研究、阐释与宣传工作,引导当代大学生增进政治认同、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精神,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彭拴莲表示: 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召开,今年的“两会”更令人瞩目。首先,它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第二个一百年强国目标建设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其次,十三届五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描绘了美好蓝图,让国人感受到目标的高远性,又使国人脚踏实地,具有奋进搏击的定力和决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扬“三牛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更多的堪当历史重任和时代重任的人才。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沈克正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报告,用一系列数字说明了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2021年中国向世界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勠力同心,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研究生辅导员杨戏戏认为:一年一度的两会万众期待、备受瞩目,它是民智民意民生全面表达的发声筒,也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整体传达的扬声器。而今年的“两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典、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我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之际召开的一次盛会。这次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增强我国民族自豪感,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信心,相信也必然会温暖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之心,万众齐心向未来。
马研2001班张子仪同学表示:正值两会召开之际,在开幕式中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目标,其中提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不仅提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的字眼,更是提及到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旨在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保障乡村建设成果。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来,乡村作为国家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不断享受着国家改革带来的红利,但是乡村自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例如薄弱村的返贫、保底村的出路等等,这都是需要乡村建设行动来保障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除此之外,乡村重点工作进步的同时,城市发展尤其是社区的发展,进一步对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也推动着城市不断改革与革新,因此,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乡村与城市同进步,共发展,实现中国城镇化的2035蓝图,为现代化强国目标奠定有力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有义务也有信心将所学本领和知识,投入到中国城乡发展规划的事业中去,为城乡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马研2001班杨铠溪同学表示:欣逢两会召开之际,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在加深对两会精神的学习后,我感触良多。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之下,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我国形势稳中向好,因而在坚持发展的同时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关注国际局势。新时代青年要坚持意识形态阵地不动摇,对于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明确其成绩来源,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于现代化认识偏差、价值取向偏离人民立场的错误思潮要予以坚决纠正,对境外势力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战略等方面进行的污蔑攻击与和平演变要提高警惕,以系统观念统筹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对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我们要坚持从唯物史观来审视现代化进程,具体到当前阶段,顺利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并圆满完成即是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突破。历史发展的长期性势必会导致一定时期社会力量的此消彼长,社会整体表现为动态发展的系统。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长久进程,要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科学审视社会力量的地位变化,社会主要矛盾性质与具体矛盾的阶段性更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历史必然性。将长远理想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长远利益与当前诉求结合起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顺应历史发展整体上升趋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