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5: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在东区主教101以“立德树人强教育”为主题,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九部分《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主要学习材料,结合《纲要》课教学实际,集体学习研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要求,以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王美玉老师认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而《纲要》课的教学特别要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她以如何讲好鸦片战争为例,指出要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揭示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现代化的错误观点。
张丽荣老师认为,世界观决定理想信念,而决定世界观的是历史观。《纲要》课教学要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因此,《纲要》课教师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上思政课的获得感。
何树远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我们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抓好思政课主阵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刘大胜老师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鲜明的政治底色,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具体到《纲要》课教学,应注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多、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栗铭徽老师认为,中国近现代历史领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重灾区,因此我们在正面讲解历史事件的同时,还应先发制人去列举并分析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虚无主义论点。《纲要》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历史观,我们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分析问题、看待历史事件。
支部书记黄晓丹做总结发言。她强调,作为思政课党员教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锤炼立德树人的本领。要学深学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到教学实际中,特别是认真学习和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从整体上分析历史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把握特定历史时代社会的基本风貌和发展方向,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