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松林教授在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张馨出席了本次讲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丽荣副教授担任此次讲座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讲座。
李松林教授原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国家精品课负责人、国台办海研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高教学会理事、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评审组成员、多家高校客座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教学与科研方面硕果累累。李松林教授讲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敢于直面问题,常以社会问题、时政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浅出讲授,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李教授的教学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与方式不断创新,勇立潮头,他率先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授课形式融入教学。2013年李松林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上线,每学期选课人数一直保持在5万人以上,累计使用学校达230所。201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以“慕课讲历史 圈粉三十万”报道了李松林教授的慕课。李教授带领团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现又入选教育部推出的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次有幸请来李教授,为北化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做了一场关于思政课教学的生动精彩报告。
李松林教授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强调在这一重大任务中,思想政治工作首当其冲。对于如何培养人?明确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李松林教授随后讲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教学;坚持立体教学;关于思政课慕课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录制。他列举了大量史实,从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意识形态的总体形势,“总体向上向好”但“斗争依然激烈”,突出强调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即“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政课教师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并贯彻课堂教学与教案的始终,教学中只有坚持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教师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教学,要敢于和善于联系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进行讲授,问题意识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听课率和师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关于思政课慕课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录制,李教授从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技巧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李松林教授的讲座,资料丰富,讲述深刻、生动。整场报告历时两个多小时,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赢得了阵阵掌声。北化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收益颇丰,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张丽荣: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