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时间:2017-11-03浏览:24

集体教研、集体备课,能够实现教学效果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优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注重集体教学研讨,多次组织相关学术研讨活动,让学院老师充分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交流心得,互相学习,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10月2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备课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针对张丽荣老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开学第一课”进行充分探讨。大家在愉快和轻松的气氛中,对张老师的课程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总结。各位新入职的教师也积极发言,说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张丽荣老师讲述了个人的教学经历以及此次备课过程,提出备课要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标准严格组织教学,坚持政治性、学术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她说,讲课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追求,要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她还强调,教学过程中要真学、真会、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规律,从内心深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张丽荣老师提出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勉励新教师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全套的PPT和教案,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院老教师代表刘玲和徐广军发表了他们听课后的感受。刘玲老师认为张丽荣老师的课把中国近现代史的专业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史料、事件、人物的分析,看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体会到“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实现了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徐广军老师则分享了他把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来谈初心论,突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摆在至高的地位,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教学设计。

新入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也纷纷发言。于文博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使命光荣,要有对教学事业的深切热爱、高度责任感和严格的自律自控能力;陈顺伟和黄晓丹都认为年轻教师应好好学习张丽荣老师的讲课仪态、课堂掌控能力和勤恳的教学态度。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上仅两个月的许文星、刘大胜、毕文锐、栗铭徽也发表了个人看法。许文星认为张老师讲课不回避重大历史问题,敢于直面历史敏感问题;刘大胜和栗铭徽表示要以张老师为榜样,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弥补自身不足;毕文锐分享自己的体会,张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和合一体,浑然天成,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成了一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重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的作用。针对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老教师们也充分予以指导和解答。各位新教师纷纷表示,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老教师的课程,领略她们的教学风采,使自己能查找不足,对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希望学院将类似的集体研讨持续下去。